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19|回复: 3

美纪录片报道切尔诺贝利:人间最后的净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9 13: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岛核泄漏已经三年,善后工作至今没有结束。据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3月18日)报道,东电仍在招募工人以完成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退役工作。还记得人类历史上同为7级的另一场最严重核泄漏事故吗?不同于福岛核泄漏,此前媒体对切尔诺贝利灾后惨痛景象的大量报道一直令人印象深刻,但如果你去看一看那里今天的生态状况,恐怕要大吃一惊了。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的一档节目中,科研人员带领观众一起游历了切尔诺贝利这块如今欣欣向荣的人间净土。
科学网的博客作者薛加民博士3月10日分享了节目中的图片,他写道:

1986年4月26日凌晨,苏联共和国西南部(现为白俄罗斯与乌克兰交界处),小城切尔诺贝利的宁静与安详在一瞬间被打破。剧烈的爆炸惊醒了所有睡梦中的人。核电站周围方圆几百公里的数万居民在几天内被迅速撤离,留下了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空城。
多年以后,当科研人员再次回到这块曾经受过人类科技严重创伤的土地时,惊奇地发现,在没有人类打扰的短短二十多年里,自然界已经把核电站爆炸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万物欣欣向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美好世界。美国公共广播电台PBS为此制作了一期节目,叫做RadioactiveWolves。
当年的核泄漏,经过大自然二十多年的自我疗伤,已经几乎消失于无形。生态学家发现在辐射区内白鼠新生儿残疾率只比辐射区外略高。
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即使像切尔诺贝利这样深受创伤的土地,也能很快变得欣欣向荣。“人祸”猛于“核”!试图改变自然,征服自然的人都只会把大好山河弄得乌烟瘴气以后,自取灭亡。有时候甚至是对自然出于善意的改变,都会带来灾难。比如美国森林防火工作做得很好,闪电引发的天火都会被尽快扑灭,所以一片森林可以几十年都不发生火灾。但是后来发现,这些安静几十年的森林常常会发生一些无法控制的特大火灾,把整片森林都烧得寸草不生,极难恢复。现在,人们意识到一些小范围的天火是维持森林健康的必要途径。它会烧掉一些枯枝败叶,让树木生长得更加茁壮,也减少了堆积在地表的燃料,避免大范围火灾的发生。如果连这些火都扑灭了,那么日积月累,等待人们的就是无法扑灭的大火。
理解自然,顺应自然,我们才能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去。
以下是其中一些截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座落于一片水草丰茂,土地肥沃的湿地。从上图我们还能看到当年被开垦出来的良田,以及漫无边际的河流。

上图展示了曾经繁荣的城市。影片的旁白说,这是苏维埃共产主义的样板城市。许多在核电站工作的工程师就在这里安家。在人去楼空之后,树木成了这里的主人。地平线上隐约矗立着几根烟囱一样的地方,就是核电站。


走近核电站,时光停留在了1986年。如果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爆炸与核泄漏,我们感受到的只有恬静。

在核反应堆前面的湖泊里,生活着各种鱼。上图就是一条硕大的鲶鱼。它在淡水鱼的食物链里处于顶端,除了偶尔有空中的飞鹰会把它叼走,在水里它无所畏惧。鲶鱼长寿,无人为干扰时可活百岁以上,所以湖泊里有些鲶鱼长达一米,老鹰都叼不动,它们就可以放心地颐享天年了。注意,这并非辐射导致的变异。


曾经的水渠渐渐变成小河,曾经的良田重新变作森林。


河流里水鸟栖息,被当年的农夫赶走的水獭也回到了家园。


森林里各种鹿出没,而最为生态学家关注的狼群也活的很滋润。狼活得好,代表了整个生物链的健康。

曾经一度在野外灭绝的矮脚马被释放在这片区域,出人意料地繁衍生息了下来。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野生矮脚马种群。

坍塌的房舍外,野苹果挂满枝头,也无人问津。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europe/2014_03_18_214778_s.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5 2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神往的土地,希望能一直保持这样_(┐「ε:)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1: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工业文明快速发展~切尔诺贝利成为地球上最干净的地方~那可真是天大的讽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25 21: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上最后的净土了吗?就是因为辐射才得以保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hobits-Angelic Heart-天使降临

GMT+8, 2024-4-19 23:56 , Processed in 0.0145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